7月17-21日,由中国教育后勤协会主办,青海大学协办的“全国高校后勤管理干部后勤管理风险防控专题研修班(第六期)”在青海西宁举办。来自天津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江南大学、广东财经大学、山东理工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四川农业大学、临沂城市职业学院等高校及附属中小学100多名后勤、基建、资产经营公司、总务部门负责人参加专题研修班。
青海大学副校长刘玉皎出席开班仪式并致辞。他对各位学员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介绍了青海大学67年的办校历程。他认为,本次研修班的举办,对于国内各高校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25)》,贯彻《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推动高校后勤高质量发展的通知》精神,提升后勤管理干部风险辨识、防控、应对能力,促进后勤管理领域突出问题系统整治工作取得实效,推动后勤管理工作规范、透明、高效运行,强化后勤支撑保障功能,必将产生深远意义。
中国教育后勤协会副会长兼常务副秘书长黎玖高出席开班仪式并作动员讲话。他首先感谢青海大学对本次研修班给予的大力支持。他指出,当前内外部环境深刻变化,后勤服务职能持续拓展,风险隐患持续增加,对风险的识别和防控能力要求更高。当前,后勤领导干部轮岗频繁,后勤队伍风险防控意识有待加强,有效处置风险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对后勤管理提出了全新挑战。持续举办风险防控能力研修班,既是协助教育部开展高校后勤管理领域突出问题系统整治行动的重要举措,也是应对当前后勤管理新形势的客观需求。
他强调后勤管理干部必须持续加强学习,要提高政治站位,压实后勤风险管理主体责任。要强化后勤重点领域风险防控,提升应急处置能力。要强化内控制度建设,提升后勤风险防控效能。要善用大数据信息化技术,赋能后勤风险防控。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原副院长马陆亭围绕强国建设中的高等教育主题进行了深刻阐释。他认为,高等教育正经历整体性变革,从“代际迭代”转向“高维进阶”,高校后勤必须要以学习为根基,学习成熟知识、夯实科学原理,在此基础上,着力培养创新力与实现力,既注重思维层面的创新突破,又强化技术技能层面的成果转化,实现“既创又造”。
四川警察学院博士张学勤从舆情研判与处置视角出发,结合大量丰富的案例,分析了突发事件中舆情处置的规律和逻辑,强调了认识舆情、处置舆情、规避舆情是后勤管理干部的必修课,提出了系统思维下的“三阶段一评估”(即业务阶段、网络阶段、媒体阶段和评估)舆情治理模式。
南京审计大学教授陈丹萍从高校审计的角度出发,深入剖析了后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为高校后勤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齐鲁工业大学财务处与资产处处长刘纪波从财务视角深入分析后勤风险点,以齐鲁工业大学的财务改革、后勤改革为案例,聚焦饮食、消防、维修、宿舍等后勤领域,详细阐述了“大后勤”治理体系。
北京科技大学后勤管理处处长、后勤集团总经理、基建管理处处长张东平结合他在北京科技大学丰富的工作经验和深度思考,生动分享了“如何筑牢防线,营造风清气正的后勤管理生态”。
黎玖高为学员颁发结业证书并作总结讲话。
分组研讨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总务处副处长王化麟作小组讨论汇报
东北林业大学后勤保障部党总支书记王艳东作小组讨论汇报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学习现场
参观青海大学
协会培训部将努力发挥协会引领行业发展的职能,落实教育主管部门对高校后勤工作的相关要求,不断优化培训内容和师资配备,关注行业关切,打造后勤领导干部领导力提升、风险防控能力提升、安全管理能力提升、舆情管理能力提升和后勤党建和业务融合五大培训品牌,努力为构建高质量后勤保障体系提供人力资源的基础性支撑。
撰稿 | 培训部
编辑 | 婧伊
审核 | 张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