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2025年度校园建设与修缮”项目管理研修班在合肥举行
最新动态
“2025年度校园建设与修缮”项目管理研修班在合肥举行
2025-05-283

在安徽合肥举行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推动高校后勤高质量发展的通知》精神,5月25日-29日,“2025年度校园建设与修缮”项目管理研修班在安徽合肥举行。本次研修班以“政策引领、技术赋能、实践创新”为核心,来自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110多名学员汇聚一堂,围绕政策导向与标准规范、前沿技术与专业应用、全流程管理与风险防控等主题,进行了深度研修。


5月26日上午研修班开班式举行,中国教育后勤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建设与修缮专业委员会主任牛维麟做开班致辞,首先代表中国教育后勤协会对全体学员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为学员解读《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推动高校后勤高质量发展的通知》。

在解读中,牛维麟指出,当前教育强国建设进入全面跃升的关键阶段,教育部办公厅以今年1号文件发布了《关于推动高校后勤高质量发展的通知》,这对后勤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建设教育强国提供有力支撑保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知》具有极强的思政引领性、现实针对性、举措创新性、政策一贯性和内容全面性。落实好《通知》要求,要进一步强化高校后勤的政治属性、教育属性和人民属性;深刻认清高质量的后勤是自强卓越高等教育体系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高校后勤改革发展中,不仅要坚守中国特色,还要具备国际视野;在持续夯实保障支撑功能的基础上,强化“育人”功能;在明确社会力量进入高校后勤服务市场大方向的同时,强化对社会企业的规范管理力度。

牛维麟表示,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正为后勤变革发展、创新开拓带来新机会、新空间。未来高校后勤发展有五大趋向:一是服务场景的全面智能化;二是以师生为中心,构建“精准化、智慧化”服务新生态,及时响应需求与个性化服务;三是服务国家“双碳”战略,打造绿色低碳校园标杆,实现AI驱动的节能降耗体系;四是筑牢校园安全防线,构建“智慧安防+韧性保障”体系,推动AI赋能的校园安全治理;五是管理效能实现颠覆性提升。

牛维麟对未来校园建设与修缮工作提出六点建议:一是利用好人工智能进行规划设计、二是推动智能化项目管理、三是提升建筑智能化水平、四是利用好数字孪生技术、五是培养出专业人才队伍、六是保障好数据安全与隐私。他还介绍了中国教育后勤协会近期的重点工作,并寄语大家在《通知》指引下,各高校因地制宜探索出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路径,广泛宣传、推广经验成果和先进典型,共同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繁荣。

安徽省高等院校后勤协会秘书长陈鹏致欢迎辞,他对全体专家和学员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他表示,校园建设与修缮工作作为教育后勤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为师生创造安全、舒适、高效学习工作环境的重任,是高校发展建设的关键支撑。随着教育现代化步伐的加快,校园建设需求日益增长,修缮项目愈发复杂多样,这对项目管理水平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此次研修班课程设置紧扣时代脉搏,贴近实际需求,将为全体学员带来一场知识与智慧的盛宴。

他勉励学员们以学习为纽带,凝聚发展共识;以实践为根基,推动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动力,将课程中的先进理念、技术工具与本校实际紧密结合,在项目管理中大胆探索,灵活运用;以合作为桥梁,共同促进行业进步,书写校园建设与修缮事业的新篇章。

研修班由中国教育后勤协会建设与修缮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后勤服务中心党委书记、主任高常忠主持。



中国教育后勤协会建设与修缮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建筑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胥小龙


以《建筑绿色低碳政策及技术体系研究》为主题,带来专家课堂。他指出,校园是落实双碳目标的重要场景,校园节能降碳要覆盖“规划、建设、管理”全周期过程,要推广绿色低碳建材及绿色建造模式、构建低碳高效能源资源利用体系、完善智慧便捷服务及治理体系、构建校园绿色低碳体检评估机制、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中国城市发展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副总规划师城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主任正高级工程师王磊


以《绿色校园规划》为主题带来案例分享。他介绍了绿色校园规划发展趋势、技术指引、创建评价体系以及实践案例。他指出,绿色校园是长链条建设,涵盖“规划、设计、建设、运维管理、评估(体检)”的全生命周期,最终目标是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中国教育后勤协会建设与修缮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大学总务部部长张胜群


带来《北京大学教师之家改造工程--“老房子”改为“好房子”案例分享》,他介绍了改造工程的项目背景、历史建筑修缮保护措施、建筑设计方案、室外环境设计方案、项目过程与投入、运营模式和管理机制,以及文化建设和活动组织。大量详实的数据和一手资料,为校园老建筑翻新改造提供了具体可行的修缮思路。


中国教育后勤协会建设与修缮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后勤服务中心党委书记、主任高常忠


分享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低碳校园建设与修缮管理实践》。他介绍了学校校园规划建设历史沿革,建设修缮项目的有关情况,以及规划建设管理的自身体会。他指出,当下的校园建设与修缮,越来越关注建筑文化和建筑内涵,也更加注重对于建筑人文底蕴的发掘和传承,建筑本身已经成为文化育人的重要载体。校园规划建设中,要发挥好规划引领效益,有序推进项目实施;要坚持系统工程思维,以项目带动区域优化;要创新基建管理模式,强化项目管理过程;要践行全生命周期理念,打破建设与运维壁垒。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教授级高级建筑师郑迪


以《攻坚高质量发展任务,推动以“价值交付”为目的的绿色智慧校园建设创新工作》为主题,带来专家课堂。他指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具有不同的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因此教育个性化是教育本质在实践中的具体化,通过关注个体差异,优化学习过程,推动教育公平,帮助每个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建筑空间实现教育个性化目标,是一种路径创新。以“价值交付”为目标的项目建设,不仅塑造了静态的物理空间,更为重要的是构建了不断发展的动态数据空间。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居住与医养院副总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住建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专家刘若凡


以《迈向居住新未来--新时代“好房子”发展研究及实践》为主题,带来专家课堂。他指出,“好房子”的内涵就是要实现“安全、舒适、绿色、智慧”,既要强化标准引领、技术赋能,把新房子建造成好房子,也要通过科学改造把老房子变成好房子。好房子就要有“好标准、好设计、好材料、好建造、好服务”,通过将新一代的信息技术、绿色低碳技术、新型建造技术,以及一些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应用到房屋建设中,推动建设不同面积、不同价位的“好房子”。


中国建设科技集团所属建科公共设施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刘鹏


以《智慧运维平台的创建与应用》为主题,带来专家课堂。他详细介绍了能源消耗精准管控、设备设施全面监测、AI算法赋能业务、建筑园区无感通行、舒适空间动态营造、运维服务精细化管理的项目案例。他表示,运维工具的核心价值是“更节能、更安全、更健康、更敏捷”, 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最终实现管理的智慧化和精细化。


中国教育后勤协会后勤研究院学术委员、京能碳资产公司总经理、北京碳中和学会副秘书长原晶


以《聚焦“双碳”战略 创建低碳学校》为主题,介绍了高校节能减碳措施及路径、低碳学校建设指南及评价。她指出,高校推进节能降碳,要推动数字化能源监管平台建设,建立校园能源资源的监控与数据分析机制,为校园的整体节能管理工作奠定数据基础。要因地制宜,结合校情大力推进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利用、合同能源管理等项目建设,挖掘高校能源资源节约潜力。要大力培育节约型校园文化,积极落实“三全育人”的要求,实现理念节能、管理节能和技术节能的互相促进,推动校园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教育后勤协会后勤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曾繁文


以《校园建筑与文化传承创新》为主题,带来专家课堂。他引用众多真实案例,详细介绍了校园历史建筑对传承学校文化、弘扬教育精神的重要作用。他指出,校园内的老建筑不仅是育人的鲜活载体,更成为了历史的见证者,讲好建筑背后的历史故事,是读懂学校历史发展脉络的重要切入点。


研修班举行结业仪式 为学员代表颁发证书


5月28日,全体学员前往安徽农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屯溪路校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金寨路校区)以及对“高校智慧水资源整体解决方案”进行了实地调研,大家考察了学校教学楼、食堂餐厅、校史馆、实验室、学生公寓等后勤机构,参观了智慧水务科技馆与智能制造中心等,大家对校园建设修缮中的创新探索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参训学员纷纷表示,将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实践行动,助力校园建设与修缮领域高质量发展。



撰稿 | 建专会秘书处

编辑 | 建专会秘书处

审核 | 高常忠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